三棱鏡是光學棱鏡中的一種形式,在外觀上呈現幾何的三角形,是光學棱鏡中最常見,也是一般人所熟知的,但并不是最常用到的棱鏡。三棱鏡最常用于光線的色散,這是將光線分解成為不同的光譜成分。利用不同波長的光線因為折射率不同,在折射時會偏轉不同的角度,便會造成色散的現象。這種效應也被用來對棱鏡物質進行高精密度的折射系數測量。 物質的折射系數固然在不同的波長會有所不同,但有些物質的折射系數對波長的變化比其他物質強烈(色散非常明顯)。通常,BK7玻璃的色散較低,LaSF11玻璃的色散就很明顯,因此更適宜做為色散用的棱鏡。 棱鏡的頂角(在上圖中,上面的角)能夠影響到棱鏡色散時的特性。通常,要適當的選擇光線射入的角度和射出的角度,當角度接近布儒斯特角(Brewster angle)時,在折射時造成的損耗最小。 一束白光會分出不同顏色,一般就分為七種顏色,即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和紫。它是由透明材料作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學儀器,也叫“棱鏡”光學上用橫截面為三角形的透明體叫做三棱鏡,光密媒質的棱鏡放在光疏媒質中(通常在空氣中),入射到棱鏡側面的光線經棱鏡折射后向棱鏡底面偏折。光從棱鏡的一個側面射入,從另一個側面射出,出射光線將向底面(第三個側面)偏折,偏折角的大小與棱鏡的折射率,棱鏡的頂角和入射角有關.白光是由各種單色光組成的復色光;同一種介質對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;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.所以,因為同一種介質對各種單色光的折射率不同,所以通過三棱鏡時,各單色光的偏折角不同。因此,白色光通過三棱鏡會將各單色光分開,形成紅.橙.黃.綠.藍.靛.紫七種色光即色散。 1666年,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做了一次非常著名的實驗,他用三棱鏡將太陽白光分解為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的七色色帶。據牛頓推論:太陽的白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,白光通過三棱鏡的分解叫做色散,彩虹就是許多小水滴為太陽白光的色散. 白光是由各種單色光組成的復色光;同一種介質對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;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。因為同一種介質對各種單色光的折射率不同,所以通過三棱鏡時,各單色光的偏折角不同。因此,白色光通過三棱鏡會將各單色光分開,即色散。
淘寶網銷售網址:http://shop105510209.taobao.com
阿里巴巴銷售網址:http://hdgmbl.1688.com